村口人民渠14号支渠旁有个小小的管理房。管理员打开渠系水情自动测报系统,灌区内1万多亩稻田的渠道水位、水温、降雨量等水情即刻显现在电脑屏幕上。“这几天平坝用水相当打挤,14号支渠属尾水灌区,目前来水只有0.3个流量。再过一两天来水量要大些。”管理人员对记者说。
这套控制管理系统是什邡市现代化灌区建设的一个点。据该市水务局人士介绍,自被列为全省水利现代化建设试点县(市)以来,共投入资金1.45亿元,除了水利设施的整治外,还结合防洪预警系统和水资源监测系统建设,建起了部分信息化设施。“目前建成的示范工程对14号支渠和下级斗渠的输、用水量进行全面监测,掌握该区域用水详情。对上游来水、各支渠情况进行同步监测,实现了对8处节制闸的自动控制,为灌区实现计量用水打下基础。”这位人士说。
记者来到禾丰镇文顺村,村民黄德模与妻子正在田里栽秧。见到记者,黄德模说:“今年天干,我们又是尾水区。渠道整得好,不漏水,一来点就泡上田了,今天我家的一亩田就栽得完。”
村主任肖贻伟对记者介绍,全村3000亩水田,已栽了2700多亩,到5月20日就能全部结束。“现代化灌区建设对群众来说,就是水来得快,以前放水要三四天,现在一天就下来了。”
农田托管给合作社用启闭机全程服务更节约水资源
午饭后,记者又来到广汉市金鱼镇菱角村,村支部书记、金鱼用水协会会长杨通才正在招呼插秧机下田栽秧。
菱角村金鱼用水协会也有一套灌区渠系水情自动测报系统,2011年开始使用。“现代化灌区建设不仅使渠道渗漏少,同时统一调度,大大节省水量。”据杨通才介绍,一亩田的需水量以前要650多方,现在降到了三四百方。
插秧机开了过来,开机器的是阳阳农机合作社的几个小伙子。“这是你的田吗?”记者问站在旁边的一位村民。“不是,是张金万的。”这位村民正是阳阳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李辅长,“我们村的1100多亩水稻全部是托管经营。我们帮忙栽秧,他们干自己的事去了,庄稼还种得更好。”
原来,金鱼用水协会与阳阳专业合作社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全村的农田都托管给我们。比如这稻田,群众一亩只交300多元,从育秧、泡田、栽插到田管、收割,全是我们包了。规模经营不但能实现高产,一亩还能减少生产成本400多元。”“这种全程服务能节约水资源。你看,我们采取了小苗浅栽技术,泡田的水节约一半,由于秧苗小,水浅温度高,光照足,生根更快,更有利于秧苗生长。不仅大春如此,小春粮油也是这样。如果还是单家独户经营,缺少统一调度,就很难办到。”
记者看到,新栽秧的田里确实水很少,仅把泥土淹没。节水自然不说,且大田生产方式得到了根本改变,虽然土地还是各家各户的,但由于实现规模经营,其效益斐然:去年该村大春亩产平均600公斤左右,最高达700公斤;今年虽然春旱,但该村小麦平均亩产达550公斤,最高达到600公斤。
灌区的现代化,在这里已经不仅仅是水利的现代化,更为重要的是管理制度和生产经营方式的现代化。在菱角村,记者已看到了现代农业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