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西走廊,一个先天不足、风沙茫茫、干旱肆虐的贫困地区,如今却以新的面貌展现在辽宁大地上:沃野千里,群山披绿,瓜果飘香……
辽西走廊变化大,主要靠什么?
在辽西这片热土上采访得出结论:除了党和国家大力支持,历届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和大凌河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干部群众艰苦奋斗,还有矢志不移、执著水保事业的水利人。
就是这批水利人,时刻牢记肩上的重要使命,倾情水保事业,不怕苦,不畏难,翻越沟壑,食宿工地,晴天一身水,雨天一身泥,无私奉献,无怨无悔。他们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对“献身、负责、求实”的水利行业精神进行了诠释和论证。
就是这批水利人,从实际出发,启闭机因地制宜,科学治理,创新治理理念和技术,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技术措施有机结合,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有机结合,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探索出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治理水土流失的新路子,为辽西走廊水保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
许多农民也投身到治理荒山丘陵的大潮中。进山治荒第一人———朝阳市双塔区农民宫雨亭,以荒山为家,承包荒山11.67公顷,全部栽上了树;凌海市乌兰白镇七间房村农民冀万珍率领两个儿子两个女儿共15口人,出资5万元购买了30.2公顷荒山30年的使用权;建筑商吴文海,投资8000余万元,回故乡承包荒山2333公顷,并成立了吴楚庄园科技示范园区,成为辽西进山承包大户……正因为有了这一批水利人,正因为有了这种精神,正因为有了新的治山理念和技术,才使得大凌河国家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项目,一个阶段有一个新进步,一个阶段有一个新台阶。
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xhyuanhang.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