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远航FLASH1
  • 远航FLASH2
  • 远航FLASH3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联系方式
河北远航水利机械厂
咨询热线:13932995163 15803298282
电 话:0319-4781287
传 真:0319-4987510
Q Q:1197056113
邮 箱:xhyuanhangsl@163.com
网 址:http://www.xhyuanhang.cn
地 址:河北新河县城西工业区
详细新闻

水利移民:开辟新农村建设新天地

作者:河北远航水利机械厂 来源:http://www.xhyuanhang.cn 发表时间:[2013/10/9]

  在山东省东平县,行驶在宽阔的省道上,放眼望去,东平湖碧波万顷,渔歌相连。

  “东平湖最初是一个自然湖泊。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了防御黄河和汶河洪涝灾害威胁,国家决定兴建东平湖水库,东平湖从自然湖泊变成总面积627平方公里的东平湖水库,蓄水可达40亿立方米。1958年建库的时候真不容易,仅移民一项,就有近25万人搬出了库区。”泰安市水利移民管理局局长李秋金介绍说。

  千百年来,土地是中国老百姓的命根子。在东平县,移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三分之一,失去土地,农民如何生活?李秋金告诉记者,50多年来,东平湖纳入扶持范围的水库移民有14个乡镇(街道)468个村24.5万人。整体搬迁安置移民村213个,分散安置移民村226个,生产安置移民村29个,是全省第一、全国第二移民大县。

  为保大局,移民群众已经作出了巨大牺牲,不能让他们再过苦日子。在移民问题上,东平县不等不靠,带着对移民群众的深厚感情,积极做好移民安置。在传统货币安置、资金安置的基础上,注重项目安置,建设示范园区基地,把移民安置与群众脱贫致富结合起来。

  东平县州城街道组织移民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以徐庄村为中心,涉及7个村,整合移民资金400多万元,规划面积6000亩,依托宏塔有机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发展有机蔬菜。亩均增加产值1500元,移民年人均增收1600元;同时,新建了文化大院,修建了道路,改善了村级办公场所,为村民置办了健身器材。沙河站镇前河涯村注重发展移民特色经济:一是发展“边角经济”,在村内街道和生产路两侧栽植绿化苗木,由农户负责管理,村集体统一销售,收益五五分成,村集体年均收入11万元;二是发展“物业经济”,把房屋出租发展农资超市,每年租赁费3万元,按照每年10%的比例递增;三是发展“服务经济”,村集体成立“绿源”合作社,流转土地400亩,与种植大户合作,发展现代农业,村集体每年增收10万元。

  与此同时,泰安市把移民区建成社区,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通过村庄合并,群众上楼,村庄变社区,村民变市民。

  岱岳区黄前镇集中建设库区移民居住社区,规划23栋10万平方米的居民楼,现已完成4栋,正在建设8栋,可以解决2760名库区移民居住问题。

  新泰市规划集中建设3个移民居住社区,集中在金斗、光明、东周水库上游,安排1.97万移民。这些社区建成后,既可以保护水源地,又可以腾空土地,发展种植基地。

  东平县的无地移民问题是水库移民中的突出问题,多年来未得到有效解决,随着时间的推移,无地移民的生产生活仍然存在较大困难,成为最突出的困难群体。

  多年来,泰安市各级党委、政府和水利部门对此高度重视,多次赴省进京争取支持。

  终于,在2013年的一天,一个喜讯传来:东平县无地移民安居工程规划即将得到国家批复。无地移民奔走相告,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东平县水利移民管理局局长尚梦峰表示:“即将批复的无地移民安居工程是一项民生工程,工程完工后,可有效解决10个无地移民村2288户9167人的安居问题。更可喜的是,拉开了解决无地移民居住问题的序幕。”

  通过各种方式,泰安市共有58个乡镇926个村33万移民得到有效安置,山东省第一移民大市,保持了赴省进京上访案件“零纪录”。

  移民,移出了一片新天地,数十万移民从此走上了幸福路。

  一口老井:见证了再造青山绿水的百年梦想

  处于山东丘陵核心地带的泰安市,一直是水土流失治理的重点区域。

  在泰安新泰市采访,我们听说了一口老井的故事。

  顺着清澈的河道,在新泰市龙廷镇九顶凤凰山下的掌平洼村,我们见到了那口老井。

  老井直径18米,井深28米,108级台阶,共用3000多方石料,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掌平洼村30多名劳力,经过连续10多年的苦战挖成,彻底解决了全村的饮水和农田灌溉问题。

  村里人说,石井出水那天,村里像过年一样,村民们高兴得放鞭炮。

  如今,站在小山上,放眼望去,满山郁郁葱葱,宛如绿色的海洋,树枝间挂满了果实,在果树的下面,是大小不一的集雨窖。

  掌平洼村党支部书记刘方军告诉记者:“打井启示了我们,有水才能发展。我们鼓励家家种果树,户户挖水窖,解决了果树浇灌的用水问题,现在共有286座集雨窖。”村子不仅早已结束了缺水的历史,还依托万亩杏梅基地和青山绿水,开发绿色生态观光风景区,建设水润家园。

  “桃花盛开,桃花飘香,映红了上豹峪,熏醉了我的家乡。”离掌平洼村不远处的上豹峪村,如今也有了自己的村歌。6月22日,在上豹峪村的桃园里,党支部书记刘少林信心满怀地告诉记者:“水是农业的根本,自从修建集雨窖后,荒山变绿了。现在,我们村已经发展了660多亩桃、320亩苹果、340亩樱桃,从去年就供不应求,今后我们还要扩大规模,让老百姓获得更大实惠。”

  经过多半天的采访,记者发现,在龙廷这个祖辈缺水的山区乡镇,百姓莫不钟情于水源的探索与保护。那满山的集雨窖、大口井,上下贯通、左右相连的中小水库,加之微灌、滴灌模式,对水的利用可谓涓滴不弃。山野间蓊郁的林果涵养着水源,形成了人养水、水润人的绿色水网。

  除了节约用水、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以外,龙廷人更注重水土保持。榆山、青龙崮、九顶凤凰山、圣水山、龙池水库流域等四大山脉和一个流域的水土保持,对龙廷镇意义深远,他们提出了建设“绿色龙廷”的口号,面对占全镇面积90%以上的山地、丘陵,宜林则林,宜果则果,适地种树。

本文来自如需转截请注明:http://www.xhyuanhang.cn

 

 

上一条:泰安村村通自来水:滋润了千家万户
下一条:宁夏高效节水灌溉巧破缺水“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