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西藏的河流是隔天去旁多水利枢纽考察的路上。汽车沿着拉萨河前行,河水顺流急下,奔腾咆哮,撞击在礁石上水花四溅,蔚为壮观。
真正有机会近距离欣赏河流的景色是两天以后,去达孜县看饮水工程的路上,司机师傅在路边稍作停留,满足我们用镜头留下美景的意愿。眼前的拉萨河沉静婉约,在蓝天白云下展示它如诗如画的秀美,瑰丽迷人。
在西藏采访的这些日子,透过车窗,记者总能看见西藏形形色色、姿态万千的河流,时而奔腾激越,时而婉转细腻。西藏的水,仿佛一条条洁白的哈达,于广阔的天地之间流淌出至纯至净的美丽。
西藏之水,有着原生态的美。这一方面得益于独特的自然禀赋。万里高原,无数座雪山,成为巨大的天然水库,纯净的冰川融水为河流提供了丰沛的水源。另一方面,因宗教信仰之故,从源头上阻止了生存对生态的破坏,藏族人民给了江河湖泊最纯朴、最执著的保护。
水生态文明在西藏,是有着信仰支撑的。在青藏高原藏民族的生存繁衍中,人们始终保持着对水的敬畏。在这片净土之上,在藏族人民心目中,山山有灵,湖湖有神,只要有河流、湖泊、泉水,就必然有神灵。水神广泛存在于青藏高原的神山圣迹之间,活跃在藏族民众的精神世界里。全区近三分之一的湖泊都被当地群众视为神湖。其中最著名的有玛旁雍错、纳木错、羊卓雍错三大神湖。
8月18日中午,我们到达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纳木错”,这一名称在藏语里,意为“天湖”。湖水碧蓝清澈,像一块巨大夺目的蓝色宝石,镶嵌在藏北草原的“绿毯”之上。头顶是深邃的蓝天,天水之间是巍巍的雪山、连绵的丘陵、青青的草原、白色的牦牛,与牧民、游客彩色的衣裳交相辉映,组成一幅大自然美丽、动人的画面,置身其间,整个灵魂都仿佛被这份纯净与和谐所感染和洗涤。
同行的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的蒋莉告诉我们,第一次全国水利普查过程中,就强烈感受到了藏民自觉地保护和守卫着他们心中水神的意识和力量。
像纳木错一样,那些被人们赋予灵性的神湖圣水往往得到了最好的保护,湖水清澈见底,看不到垃圾,湖水甚至可以直接饮用。每逢夏秋季节,总有许多虔诚的信徒来到这些神湖圣水中沐浴。人们认为,圣湖里的水不仅能清除肌肤上的污垢,还有消除灾难、成就一切事业、延年益寿的功能。浴后,还要装上一些湖水,带回家乡,作为最好的礼物送给亲朋好友。
事实上,保护好西藏的蓝天碧水不仅仅是群众宗教意识上的需求,更是推进西藏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途径。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把西藏定位于国家的生态安全屏障,2011年国务院批复的《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2011—2030年)》,其中涉及西藏的就有50个重要水功能区。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也高度重视水生态安全建设,批准了《西藏自治区城市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规划》《西藏自治区城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规划》,拨出专款开展水生态补偿试点,在拉萨、昌都、林芝、山南、日喀则分别设立了水环境监测机构,在雅鲁藏布江的干支流、澜沧江、怒江等河流、内陆湖泊和水库,建设水功能区监测断面54处、自治区级重点监测断面16处、入河排污口监测断面7处。
目前,西藏每年都要定期发布水资源公报、环境状况公报和地表水水资源质量年报,及时发布主要江河、湖泊水质、重要城市集中式饮水水源地、废水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等监测数据。
经自治区水环境监测中心对全区各主要江河湖泊的监测成果显示,全区水环境质量状况总体良好,监测的30个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中,绝大多数江河湖泊能达到水功能区水质管理目标,不存在人为污染。
即便有如此好的自然和社会基础,西藏水利人仍不敢有稍许懈怠。西藏是我国乃至南亚、东南亚地区的江河源和生态源。长江等亚洲著名的河流,如布拉马普特拉河、恒河、湄公河、萨尔温江、印度河、伊洛瓦底江等,都源于或流经西藏。而事实上,西藏生态环境十分脆弱,水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其后果和影响范围将不堪设想。保护好、管理好,同时开发、利用好丰沛的水资源,西藏水利重任在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