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素有“千湖之省”之美誉,江汉平原是有名的“鱼米之乡”。
长江、汉江穿腹而过,湖北又是“洪水走廊”,自古就是水患之地。
变水患为水利,为人民治水兴水管水,我省水利建设砥砺奋进,硕果累累。
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防汛是天大的事。湖北持续治理长江、汉江,开展防汛抗旱薄弱环节建设,防洪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
荆江大堤、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工程全面建设,汉江下游堤防、沮漳河重点河段等17条重要支流治理工程加快推进,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重点河段治理、山洪灾害防治、新建水源工程、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等防灾抗灾项目建设顺利开展,我省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2016年夏,我省发生大范围、多频次、超极值的特大暴雨洪水。骨干江河防汛工程体系发挥了巨大作用,确保了全省大江大河干堤安然无恙,各类水库无一溃坝。灾区灾民有序安置,有力维护了社会安定和谐,最大限度保障了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稳定大局。
洪涝灾害,暴露出我省水利建设的薄弱环节。省水利厅规划用3年时间,补齐水利基础设施短板,实施增强外排能力建设、加高加固湖泊堤防、中小河流综合治理、剩余病险水库加固和山洪预警能力建设等五大工程,总投资超千亿元。11个新增泵站全部在今年春节前开工,湖泊堤防加固、分蓄洪区建设等工程建设如火如荼。
重大项目落地生根
湖北是水利大省,江河干堤长度、大型水库座数和大型排灌泵站装机容量,均居全国首位。
按照湖北“三横两纵”水资源优化配置总体布局,我省编制完成《湖北省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重点湖泊、主要支流、江河湖库水系连通等一批综合性规划及汉江中下游河道治理、水中长期供求、新建小型水库等一批专项专业规划编制工作,顺利推进荆南四河水系综合整治、长江经济带发展水利战略等重大水利事项的研究论证工作。荆江大堤综合整治、荆南四河堤防加固和大中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有序推进。洪湖东分块蓄洪工程开工建设。碾盘山水利水电枢纽临建工程开工。杜家台分蓄洪区工程、荆江分蓄洪区近期治理工程可研报告审查意见已报国家发改委。三峡后续工作长江中下游崩岸重点治理项目正式启动。
2012年,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鄂北“旱包子”地区干旱缺水问题,省委、省政府举全省之力,建设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2015年10月,鄂北地区水资源配置工程全面开工建设。工程总投资180亿元,从丹江口水库引水到大悟县,规划年引水量7亿立方米,惠及480万老区群众。作为我省地方水利建设史上工程规模最大、覆盖面积最广、受益人口最多的“一号工程”,被列入2015年全国“有影响力十大水利工程”。
民生水利造福百姓
6月初,记者来到枝江市胡家畈水库管理处,市农村供水管理副局长兰金华领记者参观投产两年多的胡家畈水厂。
2014年6月,记者来这里采访过为农村安全饮水而奉献了生命的“湖北最美水卫士”王明海。
水厂解决了枝江3个乡镇6万农村居民安全饮水问题。市农村安全饮水监测中心就设在这里,实时在线监测指标近40项。
5年来,我省累计完成1438.8万农村居民和331.8万农村学校师生饮水安全投资计划,在全国率先实现农村饮水安全“村村通”;2017年计划再解决200万人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问题。
为人民治水兴水管水。5年来,我省年均完成水利建设投资200多亿元。32个大型灌区、34个中型灌区、25个大型灌排泵站、4个规模化节水灌溉项目和294个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建设相继见效,为我省粮食生产“十一连增”提供了保障。22个水电新农村电气化县、303个农村水电增效扩容改造项目全面完成,新增水电装机136.7万千瓦,并被列为全国农村小水电扶贫6个试点省份之一。
生态水利深入人心
这是我省水利改革与创新的五年。
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划定用水总量控制、用水效率控制和水限制纳污“三条红线”,建设节水型社会;创新水生态文明建设模式,建立河湖长制,全省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河道已明确“河长”的有300余条。
建立健全基层水利服务体系,基层水利管理站实现全覆盖。全省明确产权的小型水利工程145万处,确权颁证工程101.6万处,有130万处小型水利工程明确了管护主体、落实了管护责任、建立了管护制度。
水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省、市、县三级水资源管理指标体系全面建立,将水功能区达标率纳入省管干部考核。武汉市列入全国“海绵城市”建设试点。成立以省长为组长的湖泊保护工作领导小组,颁布了《湖北省湖泊保护条例》。2016年7月14日,斧头湖畔一声炮响,更是拉开了全省退垸还湖的序幕。
我省将全面推进“治污水、净湖水、保江水、促节水”的“四水”行动和“碧水工程”。“千湖之省”山清水秀、碧水长流,值得期待。(记者 黄中朝 通讯员 熊渤 秦双)
来源:湖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