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有限的后期扶持资金,能不能让183万水库移民安居乐业?被称作“改革开放先行者和排头兵”的广东省,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和不断总结创新,对这个近乎“杯水车薪”的命题给出了肯定的答案。
“生活安稳,还不高兴?”37岁的谢春青拾掇着自家的拖拉机,开心地说,“高兴不高兴要看知足不知足,住上这样的房子我知足!”
“这样的房子”是指谢家的小楼房。谢春青是二代水库移民,他的父辈在1958年把家乡赠与了新丰江水库,搬迁到了惠州市博罗县岐岗村。如今,在村头一眼望去,栋栋新楼房整洁有序地坐落在平整的山冈上,在树林和文化广场的衬托下呈现勃勃生机。
离新房不到100米远的地方,就是陈年的低矮旧居,村里打造了一个民间版的“新丰江移民历史文化博物馆”。
主持建起岐岗移民新村和博物馆的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惠全,他坦言相告:“修建博物馆是为了不忘历史。如果不是国家给资金给政策,这样的生活靠我们自己根本不敢想。”
记者从广东省水库移民工作局了解到,启闭机目前广东像谢春青这样享受国家后期扶持政策的水库移民约有183万人,其中,大中型水库移民153万,小型水库移民29.5万,三峡库区外迁移民9493人。局长曾建生介绍说,这些移民大多数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大兴水利而形成的。在那个特殊的年代,水库移民主要是后靠或就近安置。历史造成了移民居住环境恶劣,耕地缺少,交通不便,吃水用电困难。
从1992年起,广东省就每年从财政中拿出800多万元资金用于救济特困移民或处理应急突发事件。但僧多粥少,移民工作仍然处于“救火式”的状态,移民上访不断。
问题引起广东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的高度重视。1993年,省人大通过议案的形式,每年从省财政中拿出的钱由800万元增加到了3000万元,集中统一用于处理水库移民遗留问题。
根据中央“开发性移民”方针,广东水库移民工作者大力扶助移民发展生产,移民扶持工作取得了进展与成效。但由于资金缺口巨大,“撒胡椒面”式的平均分配模式收效甚微,难以突破困境。
在广东省委、省人大、省政府和水利厅的全力支持下,广东水库移民工作者实施了大胆探索。1998年,全省开展水利移民普查。在深入调查论证的基础上,各级形成共识:过去的投入为什么不能从根本上逐步解决水库移民问题?根源在于忽视了重建移民社会、文化、经济发展体系的现实需要,忽视了水库移民遗留问题的本质——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的落后和由此带来的缺乏可持续发展能力问题。
曾建生陈言:“数千年来,安居问题是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和文明延续的最迫切问题。移民因为离乡而舍业,也唯有安居才能乐业。”
症结找到后,广东水库移民工作局1998年在全国率先提出“一村一策、整村推进”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思路和模式:集中原来分散使用的资金,对水库移民遗留问题打响“歼灭战”,以移民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开展工作,一次性解决整村移民住房和生产生活基础设施问题。
这个思路和模式得到了广东省委、省人大和省政府的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省水利厅党组统一部署,省直有关单位全力配合,一场以“一村一策、整村推进”的后期扶持模式组织移民新村建设的试点工作,在茂名市太平岭村和湛江市相古坑村铺开。
仅仅一年,这两个村闪亮转身,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
试点的成功,让全省水库移民看到了希望。而比希望更重的,是移民重拾起改变命运的信心。
1998年起,广东移民议案资金增加到每年6000万元,2003—2006年,增加到每年3.6亿元。
2003年,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广东在全省推行“一村一策、整村推进”水库移民后扶模式。到2006年上半年,全省22%的大中型水库移民搬进了新村,住进了新房。
2006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规定“对纳入扶持范围的移民每人每年补助600元”。扶持方式为“后期扶持资金能够直接发放给移民个人的应尽量发放到移民个人,用于移民生产生活补助;也可以实行项目扶持,用于解决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还可以采取两者结合的方式。具体方式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移民意愿并听取移民村群众意见的基础上确定,并编制切实可行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规划”。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新的要求,在尊重移民意愿的基础上,广东水库移民工作者坚持“一村一策、整村推进”的思路和方法,从2006年下半年起,把用于补助移民10年的后期扶持资金集中使用,继续推进移民住房改造,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进入了一个全面加速发展的阶段。
后期扶持模式的全面实施,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2011年12月,广东省完成5300多个村22万户91万名水库移民的住房和移民村公共基础设施改造,占全省需进行住房改造移民的70.3%,一大批移民新村已经成为各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文明村、宜居村。
尤为令人欣慰的是,全省水库移民上访量从过去长期占全省上访总量的70%多下降到近几年的10%以下,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成效背后是细致务实的工作。国务院《意见》明确规定:“采取项目扶持方式的,可以统筹使用资金,但项目的确定要经绝大多数移民同意,资金的使用与管理要公开透明,接受移民监督,严禁截留挪用。”在工作中,水库移民工作局到试点移民村召开全体移民户主会议,分析实际情况,广泛征求意见,讨论“撒胡椒面分钱”和“集中资金解决根本问题”的利弊。群众理解后,省水库移民工作局还提出“必须全村100%户主签名确认同意,必须每户最少自筹资金5000元以上并统一集中存折”才能进入项目申报程序的先决条件。
项目确立后,如何实行资金管理监督?曾建生介绍:“应用信息技术创新和工作理念创新,我们实行了‘利益相关者零距离末端监督’。”
从1993年到2004年,省水库移民工作主管部门要求各有关市县每年都必须将所有的计划项目、资金安排和实施结果在移民村张榜公布,接受监督。同时,1993年建立的“广东省水库移民信息管理系统”经过持续完善,逐渐形成覆盖移民工作范围的网络平台。
2005年,省水库移民工作局向全社会承诺:在互联网上公开项目、资金、实施结果,接受社会尤其是移民查询。2006年,该系统囊括全省153万名大中型水库移民资料,同年接受项目申报并发布公告,依据网上公布的计划项目及资金安排下拨资金。
据介绍,省水库移民工作局正在实施“文化与信息服务工程”,在移民村建立网络终端和电子公示栏,“让每一个人和每一分钱都可以在网上看到”。
在项目建设环节上,广东亦建立了防止腐败的后期扶持工作机制,实行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
“这是用倒逼机制让移民工作部门革自己的命。”曾建生比拟道。1993年至今近20年中,广东水库移民工作阵线上上千名干部,没有一人因为不法占用资金而被制裁。
分管了多年水库移民工作的广东省水利厅巡视员朱兆华刚刚退休。他这样说道:“对广东的水库移民工作我已了无遗憾。因为移民的明天会更美好。老百姓从怕当移民到爱当移民,这个转变让我最为高兴。”
记者从广东省水利厅了解到,在厅党组的高度重视下,目前,水库移民工作已作为广东水利改革发展六大任务之一,写进了《关于加快广东省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厅长黄柏青表示,水库移民工作已经提升到广东水利改革发展的全局高度,“十二五”期间将全面实施安居工程、交通工程、水利工程、培训与就业工程、文化与信息服务工程、幸福和谐工程等六大民生工程。到“十二五”末,全省水库移民100%完成住房改造任务,让移民村逐步达到或超过当地经济发展水平。
来源:中国水利报
转载请注明来自:http://www.xhyuanhang.cn